Q1:什么是高低压电容器的核心区别?
高压电容器(额定电压≥1kV)采用多层金属化聚丙烯膜结构,具备更强的介电强度和散热设计。低压电容器(<1kV)常用铝电解结构,侧重容量密度和成本控制。二者耐压值差异直接影响绝缘层厚度(高压型绝缘层厚达0.3mm)(来源:IEEE标准, 2021)。
Q2:工业场景如何正确选型?
建议遵循”电压余量原则”:实际工作电压应低于额定值的80%。例如380V系统应选450V电容器。上海工品提供的BKMJ系列产品通过UL认证,在无功补偿项目中实测损耗<0.5W/kvar(来源:上海工品实验室数据, 2023)。
Q3:常见故障如何预防?
定期检测ESR值(等效串联电阻)是关键指标,正常值应<100mΩ。建议每季度使用LCR表检测容量偏差,允许范围±5%。高压电容需特别关注温度系数,工作温度每升高10℃寿命缩减50%(来源: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, 2022)。
Q4:储能应用需要注意什么?
在新能源系统中,建议选用带自愈功能的干式电容器。上海工品研发的SHC系列采用真空浸渍工艺,实测循环寿命达50万次以上。注意并联使用时需配置均压电阻,确保电压差<2%。
Q5:维护保养有哪些专业建议?
建立电容台账记录初始参数,建议:
1. 低压铝电解电容每2年更换电解液
2. 高压电容组每5年进行局部放电检测
3. 安装环境湿度控制在40%-60%RH
上海工品提供专业检测服务,支持在线参数监测系统集成。
Q6:选型常见误区有哪些?
避免盲目追求高容量,需计算系统实际需求。典型案例:某工厂误用600kvar电容导致功率因数过补(达0.97→1.03),产生罚款12万元/年。建议咨询专业工程师进行系统仿真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