选购电容时是否曾被型号中密密麻麻的数字字母搞晕?别急,核心参数无非三大件:容量、耐压值和误差。吃透它们,选型难题迎刃而解!
一、 电容容量:存储电荷的核心指标
容量是电容储存电荷能力的度量,单位是法拉(F)。实际应用中常用微法(μF)、纳法(nF)或皮法(pF)。
容量标识规则
- 直标法: 如 “10μF” 直接显示数值与单位。
- 数字代码法: 三位数中,前两位是有效数字,第三位是乘数(10的幂次)。例如 “104” 表示 10 × 10^4 pF = 100,000 pF = 0.1μF。
- 字母代替小数点: 如 “4n7” 表示 4.7nF。
容量值受温度、频率、施加电压等因素影响,并非绝对恒定。(来源:IEC 60384-1, 2021)
二、 耐压值:安全工作的生命线
耐压值(额定电压)指电容长期安全工作的最大直流电压。超过此值,电容可能击穿失效。
耐压选择的关键点
- 工作电压必须低于额定耐压值,通常留有20%-50%裕量。
- 交流应用时,需考虑峰值电压不超过直流额定值。
- 耐压值常直接标注在电容体上,如 “50V”、”100V”。
| 常见耐压等级标识 | 典型含义 |
| :————— | :————— |
| 6.3V, 10V, 16V | 低压场景 |
| 25V, 35V, 50V | 通用标准电压 |
| 100V, 250V, 400V | 中高压应用 |
三、 误差参数:精度的标尺
误差表示电容实际容量与标称容量之间的允许偏差范围,反映精度等级。
误差等级与标识
- 精密级:误差小(如 ±1%, ±2%),常用于滤波、定时等对精度要求高的电路,符号如 F(±1%)、G(±2%)。
- 普通级:误差较大(如 ±5%, ±10%, ±20%),用于退耦、旁路等要求不高的场合,符号如 J(±5%)、K(±10%)、M(±20%)。
- 误差选择需平衡成本与电路需求,并非越小越好。
误差值由生产工艺、介质材料类型决定。(来源:EIA RS-198, 2010)